老公說他看我認真唸書,一切動起來的感覺很好。
👩🏻你知道支持我每天晚上唸到半夜才去睡的動力是什麼嗎?
👨🏻因為...你想把我丟掉,be independent?
#老公冰雪聰明
但我還是笑笑的說「是學東西的感覺真的很快樂,如果你有兩年都做體力活的工作=照顧小孩,突然間可以做腦力活,會很珍惜。」
我慢慢發現我這人有病(?)如果一個東西是可以明確記錄進度,我就忍不住一定要排進度表,或是看到他停滯就不開心,到了什麼地步呢?我進入有聲書Audible的大坑裡,因為可以追蹤每日聽的時間,他們還設計很多種「勳章」,例如七天內有聽完一本書的,所以我就卯起來聽,希望每天可以持平聽的時間😂
那為什麼說是有病呢?通常呢,有安排計畫而且確實執行,結果都不會很差,但人生總有你該做的都做了,結果還是不夠好的時候,學生時代因為這一套很適用台灣的考試生態,我一路就這樣考上來,要接受失敗,一開始完全做不到。
也就是人家說,台大學生受挫力低,因為我們嬌生慣養😂 第一個大挫折可能是大學畢業求職、人際關係或是未來要幹嘛的這種迷失... 雖然大一微積分很多人被當,但我相信很少人把它當挫折,因為通常是懶得念不爽念,不是念不來😂
對於按部就班努力做了,但要坦然接受失敗,我是花了很多年才慢慢學著跟他相處,馬克以前怎麼教怎麼溝通就是每天失控,自我懷疑要有個停損點,不能往死裡鑽「為什麼都做了還是沒有結果?」我人生的課題就是
不要跟自己過不去,有些東西努力過了,但結果要let it go,無限檢討自己是沒有意義的。
例如呢,人經常高估「努力」或是「資質」對於結果的影響,而低估「機緣」或是「運氣」扮演的角色,performance卓越的人,很可能下一季就表現平平,不是他這次怎麼了(或是上次怎麼了),有些理論認為,只是Regression toward the mean,特別好或特別不好的結果就是會發生,純粹是luck。
所以呢,學者都這麼說了,不要在「自己努力卻失敗了」的黑洞裡出不來。
包括我的婚姻😂
照片是我跑去上廁所,回來看到馬克打開新的網頁、按了YouTube再按佩佩豬,全程滑鼠操作😱😱
IG marcusymh